close

空軍飛行訓練的流程

空軍官校是成為空軍飛行員唯一的飛行訓練單位,以往在官校三年要讀完4年的課程,第四年開始飛行,現在改成官校完成四年學業,畢業任官後才開始飛行訓練。所有的空軍甚至部分的海軍飛行員都是從官校飛行結訓才掛上飛行胸章的(陸航是自訓的)。官校的訓練區為基本組、戰鬥組及空運組。所有的學員都必須完成基本組的訓練,才能依成績、性向、能力與志願分發到戰鬥或空運。至於要選空運還是戰鬥,到底那一種好、能選那一種,先別急著煩惱,等基本組快要完訓時,再傷腦筋也不遲,最好還是問一下自己的教官比較好。當年我師父不准我去空運,我也比較喜歡戰鬥,所以我是沒得選擇的。

基本組飛的是T-34,這是前後縱列式的座艙,當初選擇這一型當作入門機種,也是考量前後座對於訓練獨立飛行操作能力,比較有利。這個階段的課目重點是性能、儀器、編隊,為了強化人員獨立操作能力,也規劃了一些單飛的架次。

空運目前使用的飛機是B-1900,這是非常好飛的雙座飛機,後艙也可搭載十幾個人,主要的學習的是外場穿降、離到場程序、組員協調與通話程序。一般而言空運組比較強調英語能力,許多同學即使英文不好的,到了空運組也會變好。空運組結訓了就會到屏東,現在的選擇除了C-130還有P-3C。等到完成正駕駛訓練後,也有可能被選到專機隊,飛空運組飛機雖然慢一點,不用單飛,所以飛行訓練的壓力沒有太大,只要選到了大概就能掛上飛鷹了。有時空運組完訓也有可能會分發到嘉義的救護隊飛S-70C直昇機,這一部分也不是有固定的程序,可能要看當時各部隊人力情況而定。不過即使一直飛到上千小時能夠擔任正駕駛還是有副駕駛陪,這對於習慣飛單座戰鬥機的人來講,比較……不喜歡吧。

戰鬥組,飛的是雙發動機的AT-3,課目和基本組大致相同,噴射機的速度快、高度高,所以開始要戴氧氣面罩了。有許多立體的動作,G力大一些,還要放單飛,當然比較起來過癮、刺激、好玩些,不過相對的反應的時間也要快一點,身體也要強一些。因為課目要求高,所以淘汰率會高一些。在後半段的訓練,也會大概接觸一些基礎戰術隊型的操作,不過,只是讓學員體驗一下,也無法太深入的探討。能夠完訓,就能掛上飛鷹,成為飛行員,正式開始享受空勤加給與特殊待遇了。

戰鬥組結訓後,一般都是要去台東部訓隊飛F-5,這是性能很好的戰鬥機,除了系統複雜多了,也有了武裝,還有戰術課目,所幸,座艙跟AT-3是很類似的,當初航發在設計AT-3很多儀表電門幾乎就是直接使用F-5的儀表電門,就連在操作上,也很類似,所以換裝時在基本操作上,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不過一些系統的差異、武器裝備操作與運用,得耗費許多功夫,最困難的是戰術課目,這個部分課目多、程序煩、動作迅快、狀況複雜、要求嚴格,花再多時間也不一定能夠有成果,學習上很難從書本或別人的經驗上得到太多的啟發,但是,不讀書、不討論、不研究,也一定學不會。

經過痛苦的部訓隊,然後再分到各型戰鬥機部隊。分發的權責是由空軍司令部核定,但是部訓隊還是有影響力的,成績還是由教官打的。戰鬥機的分發也是有一大堆的規定與作法,飛行成績好的、教官喜歡的、有背景的、印象好的,當然就比較有優勢,想要如願就要先如教官的願,成為一個理想的學官。會飛行、會做事、會做人…一定會有優勢的,當然這也跟所有職場生存與競爭是一樣的。

一般想飛M-2000的最多,這機種最好飛,開車程序只有幾個動作,科目也少,只做空對空,而且也是最高價的飛機,飛機的電子裝備與系統雖然複雜,不過,人機介面是比較人性化的,還有自動駕駛,對於飛行員的操作,省了不少的事。加上基地的地理位置,距離北部最近,是大部分家住北部的人的第一志願。

F-16最累,要對空、對地、對海、夜視筴艙、LINK-16、大兵力…要學的東西最多,也非常複雜,一定要很用功,肯花很多時間讀TO、教範、手冊、常常泡在模擬機、三不五時找教官問問題研討,還要能夠熬過一大堆不及格課次的打擊……不過有最多的出國機會。因為接受國外訓練的機會多,許多教官也都出國受訓過,所以在部隊風氣與文化上,也受到美軍很多的影響,對訓練上的方式、態度與要求也很類似。

IDF有點類似F-16,操作與儀表幾乎相同,空戰的性能也相當類似,也能帶到9G。不過,是二代機中唯一具有雙發動機的戰機,可惜油量太少,留空飛行的時間短,裝備也比較簡單一些,課目少一些,受限於武器裝備,只有很基本的對地課目,教學的方式就跟部訓隊很類似了,比較沒有國外交流的機會。

還有部分F-5部訓隊完訓後,會留下來擔任小隊員,這些也將是儲備的部訓隊教官。留在部訓隊的好處是不用再換裝二代機了,繼續飛F-5省了不少換裝的力氣,雖然也是飛戰鬥,不過,能飛到高性能的二代戰鬥機,還是比較令人娛悅的。

所有的軍機我都飛過,如果我能再選一次的話,我一定還是選F-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talf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