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位網友問到:「流動隊形中所說的60度圓錐cone, 聽起來跟fighting wing很像?」

沒錯,流動隊型的僚機在長機與三號機做動作時,僚機的操作就是保持戰鬥僚機的位置。這個編隊方式,之前也有介紹過,其實並不是很理想的戰術編隊,因為僚機雖然有一些操作的彈性空間,不過,要保持好編隊仍然需要耗費很大的精力,所以這種操作並不是很理想的戰術。所以後續就發展出防禦隊型。兩架飛機以平行、距離9000呎~12000呎、高度差2000呎。防禦隊型在操作上,兩架飛機有更大的空間、彈性與火力發揮。不過,隊型保持、相互搭配、戰術運用都複雜得多,光是僚機要從肩膀看長機來保持隊型,就不簡單了,所以,下回有空再聊。這一次,繼續談F-100。

F-100換裝訓練在放單飛前,飛的還是TR、IN、FF這些基礎課目,操作的課目差異不大,不過數據不同,而且F-100的駕駛桿非常重,操作上當然比較費力,IN通常是以T-33帶飛,TR有許多的立體動作,飛一課下來,不僅滿頭大汗,手腳痠軟,常常還要因為要調適低速時飛機會反向偏側的特性調整操作,所以在飛行時,兩腳也不得閒,這跟T-33及一般的噴射機在起飛後就很少用到舵的情況是很不一樣的。

最恐怖的課目當然是編隊,尤其是編隊起飛,不但要克服AB段的操作,保持編隊的位置,還要在起飛離地時千萬小心注意反向偏側,不能因為飛機不定時會產生的偏側而下意識的使用駕駛桿改正,否則就會使編隊的情況惡化,如果是向長機的外側偏,了不起再多偏一些,只不過編隊的位置難看,反正醜不死人的,被罵兩句就是了,沒什麼大不了的。要是飛機的偏側是向著長機,要是沒有注意,這個的操作就會向長機滾轉、更靠近長機,不但會嚇到長機、MOB、高勤官、後座教官,自己的心臟負荷也不小,我想每一個換裝過F-100的人一定都領略過這個滋味的。只要把心臟吞回去,經過幾次雙座帶飛之後就會習慣了(如果沒有把長機撞下去或是被教官停飛的話)。

單飛是戰鬥機飛行員必經之路,放單飛跟以前大不相同,飛機又大還多了許多的武器、裝備,單雙座還不儘相同,怎麼搞啊??雖然關關難過,不過,總算關關都過了。F-100雙座帶飛過TR、IN、FF,接著就要放單飛了,這個特別的機種在單飛階段的壓力極大,除了飛機大、推力大、駕駛桿重之外,令單飛壓力更大的原因是:「單座機的駕駛桿比雙座還要更重」,飛雙座就已經這麼辛苦,至少還有教官保險,偶爾教官示範操作,還能休息一下。單座就只有靠自己,而且一定是全程操作,身心上的負荷都不小。

以小弟在下敝人我的聰明才智,很快就到了單飛階段了。之前也聽了許多老師傅的提點,單座駕駛桿很重,但是,起飛時,才真的感受到,天啊,起飛仰轉的帶桿,間直就是在扳鐵桿,使盡了力才把機頭帶了起來,真不曉得那些小個子的教官當初單飛時,怎麼辦到的。真不敢相信,我也能熬過來。

單飛過後,還是有些新課目得先雙座帶飛,而且大部分的課目都是2~4機的課目,多機課目通常是採編隊起飛的方式,我們這些資淺的當然都是在僚機位置上,經常一離地,飛機一定會有不定方向的偏側產生,經驗老到的成熟飛行員還是能夠控制飛機平穩的姿態,不過,我們這些新手,通常機翼就會晃幾下,很自然的在被這個動作嚇到之後,就會將飛機拉開,偏離正常的位置許多,這種編隊簡直就是在飛戰編了。MOB、高勤官,一定會用無線電呼叫,長機當然也一定會痛修理僚機。要是一直重犯,很可能就會被幹掉。

編隊起飛會受到側風的影響,飛機的後方也會產生擾流,所以僚機在編隊起飛時,要停在上風邊,有時側風風速的垂直分量大於一定速度後,多機起飛就會採取單機起飛,在離場的過程中依序的向長機集合,這就稱為起飛集合。

通常長機會維持標準離場(SID),以新竹為例,起飛後就向台灣海峽方向轉90,爬升保持高度2500呎。長機的操作是固定的,2、3、4號機就得間隔8~12秒起飛,並且要儘快的集合到基本編隊位置。在官校也有飛這個課目,不過,在部隊要求嚴格的多,許多的長機會要求在轉彎改平時,僚機就得到達基本編隊的位置上。所以,僚機會加速到比長機大個將近100浬/時的速度,這不是太難,只要AB晚一點關就得了。

2號機除了加速之外,還要切入轉彎的內圈,在內圈飛行,可以使飛行的軌跡縮短,能快一些集合上,不過切內圈時,要取出適當的攔截角,最合適的集合角就是將長機置於30~45的角度上,參考大約在10點半或1點半的位置,在長機轉彎時,資淺的飛行員容易參考機翼的前緣來保持角度,不過,一定要注意僚機會因為想保在基本編隊的同一平面上,所以容很容易產生很大的高度差,這在離場低空操作時是很危險的,所以應該將長機置於天地線的上方,就可以避免高度過低的危險。

集合時,最重要的是判斷距離調整接近率,所以在集合時,一定要不時的檢查機內的空速表與RPM,遠距離速度大一些等近到3000呎以內時,就要將速度控制在30浬/時的接近率,這樣飛機的操作才會比較容易控制。速度的調整與長機的飛行姿態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僚機要知道長機的油門位置,尤其在近距離,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看發動機的轉速表,要是能靠手臂的感覺就能操作到大致的油門位置,這樣就不用不時的需要交互檢查RPM,這就可以省些時間,多專注於目視長機與判斷接近率。

另外,也要考量減速的情況,如果是在大推力高速的情況下,減速就比較容易,所以接近率可以大一點。如果是下降,長機的油門很小,如果用太大的接近率,到時油門也沒有多少空間可以收,只有使用減速板,要是減速板用了也無法減到與長機相當的速度,到就只好飛到長機的外側,再慢慢的想辦法回到內側。集合時要以長機落後一機的位置為準,然後再慢慢的靠上基本編隊位置,不要企圖一次集合到基本編隊位置上,不然,太大的接近率,會把長機給嚇跑的。切記,嚇到長機會有報應的。哈哈哈!!

集合到了長機500呎以內,就得將速度控制在20浬/時以內。然後再慢慢的靠上長機,就得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talf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