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機場的進場落地的方式一般區分為目視與儀器兩種。台灣天氣變化多端的環境,儀器進場很重要的飛行課目,儀器進場依據機場的導航裝備,也區分為精確性與非精確性進場。精確性的進場如GCA、ILS及MLS(類似ILS但是以微波信號引導方式的儀器進場),這些裝備可以提供較精確的導航資訊,使飛行員能在較差的天氣情況下導引飛機到達跑道附近,如果飛行員能目視跑道或跑道週邊的設施情況下,飛行員能確認跑道,就可以落地。再精確的儀器仍然會有誤差,所以精確性的進場,也有天氣的限制,另外也要考量機場週邊的環境,來設定天氣的標準,一般大約在能見度1/2哩、雲幕高150呎的天候狀況下仍能順利的引導飛機進場落地。

在正常下滑道上,到達這個天氣限制的高度,就是在進場的程序中會有各機場標示的DH(DECISION HIGH),這個點就是飛行員下決心落地或執行重飛的最後時機,一定得立即下決心,能目視就可以落地,否則就得重飛。

非精確性進場,如TACAN穿降、VOR、環繞進場…所使用的助導航裝備所提供的資訊就沒有這麼精準,所以天候的標準就高一些,大約需要的天氣標準至少需要能見度1哩、雲幕高300呎,才能實施這類的進場。對於非精確性進場點的名詞則是MDA(minimum decent altitude),在意義上飛行員在到達這個關鍵點前,高度不得下降低於所限定的高度。在飛行時,下降要改平需要一些前置量,一般就是下降率1/10的高度,如果下降率是1000呎/分,就需要提前100呎高度開始改平的動作,以免高度低於限制的高度。MDA的設定與DH不同,在操作的要求上也有很大的差異,這樣的設計,就是為了避免實施非精確性進場時,造成危險。

飛行不能猶豫不決,這些設定好的規定、程序、要求、標準,不是為了限制,而是保護、預防、防止危險的發生。在航線上,也不容許有太大的誤差。可是這些規定還是需要人才遵守才有用,一談到人的因素,就會把問題變的複雜萬分。

在天候狀況不良的情況下,目視情況不好,氣流不穩定,飛機操作當然會受到影響,要是再加上錯覺、任務負荷超載、注意力過度專注某項事、注意力不集中、緊張……這些會使飛行的狀況更加的惡化。

所以在飛行訓練時,就非常的強調飛安的教育訓練上,不論在任何的時間、狀況下,不論飛機在天上或是地面,都需要考量到人員、天候、裝備、設施…人是會犯錯的,但是也只有人才能防止錯誤發生時造成繼續更大的危害。這就是危機處理、風險管理,平時就要養成一些正確的觀念與飛行的操作習慣,即使犯錯時,也能選擇正確的處置,將傷害減至最低,這對於任何涉及危險操作甚至任何人而言,應該都是一個重要的觀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etalf16 的頭像
    metalf16

    Metal的飛行部落格

    metalf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