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日看到一則新聞

美航署:機長太依賴自動駕駛【聯合報╱記者馮克芸╱即時報導】

2013.11.18 05:39 pm

華爾街日報17日報導,美國聯邦航空總署委託的一個飛行安全委員會警告,目前許多民營航空公司的機長太過依賴自動駕駛,他們的手動飛航技能低落且不熟悉最新的座艙技術發展,危及航空旅客的安全。

這份即將公布的研究報告判定,許多機長有時太過依賴自動駕駛系統,且可能不願意在危險或罕見的情況下改為手動駕駛。

報告中說,過去數十年來,自動駕駛大大提升了美國及全球的飛航安全,但此事也有其缺點:有些機長「欠缺足夠及深度的知識和技能」,無法適當控制飛航軌道,而這有一部分是因為現行的飛航訓練方法、設備和時間,讓他們無法充分掌握先進的自動駕駛系統。 

全文網址: 美航署:機長太依賴自動駕駛 | 國際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8303694.shtml?ch=fb_share#ixzz2l4Xpfy00

 

好多人很好奇,戰鬥機有沒有自動駕駛?

   以我飛過的機種而言,在60年代生產製造的F-104就有自動駕駛了,F-104是全天候戰機,設計的主要用途就是要在惡劣的天氣情況下執行任務,自動駕駛有保持高度與保持姿態兩種選項,由儀表板左側廊板上的兩個電門控制。顧名思義就是接上了高度保持,系統就會保持在一個固定的高度,對於速度的控制就得靠飛行員調整油門的操作來保持。姿態保持,就是在這個姿態下接上了電門,飛機就會保持當時的姿態,這個姿態有多種可能,爬升、轉彎、下降……飛機就會一直維持相同的姿態,速度與高度就有很多可能的變化,如果仰角高、速度夠大,就會爬升;但要是速度不夠,即便是大仰角也可能會下降甚至失速。最棒的是,F-104的自動駕駛還可以結合慣性導航,飛機會自動飛到設定好的導航點。有這麼好的裝備,對於在惡劣天氣下執行出擊任務,可以有效減輕飛行人員的操作負荷。

這個自動駕駛接上之後,駕駛桿的操作就會變的很重,在駕駛桿的下方有一個連桿,只要壓住這個連桿,就可以暫時的解除,飛行員就可以恢復飛機的正常操作,但是連桿一鬆開了之後,又會回復到原來的設定狀態。設計上的這些功能,如果能夠善用,在沒有太大動作的航行操作,是有很大的幫助,可以減輕飛行員操作的負擔。但是,系統並不是這麼的可靠,所以在低空時,並不建議使用。

而且,我們換裝時,這個系統已經很有一點年紀了,不是這麼精確,而且也不是每一架都是妥善的,所以我覺得這個裝備不是非常可靠,我還是比較相信我自己,我覺得我是戰鬥機飛行員,不是駕駛員,自己飛的感覺比讓飛機飛…好多了。

T-38好像也有,不過我忘記了,因為沒有什麼使用的印象,我自己飛都不夠了,還讓飛機自己飛,這我怎麼能夠接受?所以我不是很喜歡自動駕駛。

F-16也有自動駕。更好、更新、功能更多、更方便、更可靠,不過,當使用自動駕駛時,飛機的操作就只能小幅度的操作。在戰鬥機的飛行運用上,整批飛行的時間也不過一個多小時,實在沒有太大的必要使用,而且我覺得,飛行的技能就是要磨練才對,能夠自己操作,具備飛行的能力是飛行員的必要條件。最重要的是,我們是要執行作戰任務的,戰術並不是平飛大轉彎這麼簡單的,戰術的要求就是要快、狠、準,迅速到位。自動駕駛達不到我的要求。

M-2000,的自動駕駛是比照民航機等級的,即使是起落架放下之後仍然能夠使用,所以在儀器天氣時,可以掛上自動駕駛,一直飛到五邊最後進場。在落地前將系統解除,由飛行員操作落地的仰轉。我擔任考核組組長時,第一批同乘,前座飛完空中攔截課目後,就交由我來飛。可是前座大概習慣使用自動駕駛,所以一直是接上自動駕駛在操作。飛機的操作權交給我之後,他也沒解開自動駕駛,我就用好大的力氣飛了幾分鐘,後來發現前座有接自動駕駛,解除之後,好飛多了。

對於這個裝備,我還是覺得,飛行員應該要有操作能力,飛行不應該是以自動駕駛為主,飛行員還是相信自己比較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etalf16 的頭像
    metalf16

    Metal的飛行部落格

    metalf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