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T-38(Talon) 戰術訓練(攻擊)

文章日期:2011-09-26 22:49
 
能量操作是我們換裝訓練前不久才解密的戰術教材,以前國內也有些相關的訓練,但也只有極少數的人,有赴美訓練的經驗,在國內也只是少數的人員有進訓的資格,但是沒有這麼多人又這麼有系統及完整的訓練。所以我赴美之前對這些課目也不是很深入。以往每次在飛這個課目時,總是拼命的帶桿,要不就是用機頭對正法來化解對方的攻勢,反正沒有錄影,要用照像槍得等底片一週後才會送回來中隊,就算等到底片送回來了,也還不知道是不是有錄到,洗的清不清楚,久而久之也就不太在意這一批飛的怎麼樣了,只是把飛機轉到對手的後方,就很高興了,實在不知道為什麼能夠佔優勢?如何達成攻擊?是不是能夠命中目標?
AT-38AVCR錄影,雖然只有簡單的光網,有限的操作能力,但是也足以提供兩架飛機關係位置、飛行情況及武器發射時的參數與射程判斷的參考。所以飛這個科目時,不只是要讓戰鬥機飛行員能有效的操控飛機並發揮飛機最大的性能,也要能在空戰中掌控攻擊機與防禦機之間相互運動的對應關係,了解相關操作還要能爭取優勢,並且要達成武器發射,在擊中敵機之後,還要迅速安全的脫離戰場。
這一次的換裝訓練有完整的師資,大部分是F-15F-16轉來的美軍教官,飛行觀念及操作技巧都很好,還有可充足供應的機務、完美的天氣(一整年只有2~3天會下雨)、廣大的空域、三條跑道的機場可由六個方向進場、任何時間都可起飛的優勢(無人來抗議飛機噪音)、各式各樣的通信助航設施…再加上只要飛行不用做其他雜事、學員都是有經驗的資深飛行員,這真是一個完美的訓練機構。
在美國執行AT-38戰術訓練,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飛行環境,有不錯的師資,也不用擔心其他的事務性質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在學習時,理論與實際能夠結合,學科與實際飛行能相互印證,新進的人員少了很多自己摸索的時間。落地後的歸詢是最重要的學習機會,也可以利用空用錄影系統(AVCR)把學員的操作情況還原,並且能結合能量操作的原理,講的出犯錯的原因,學員也能清楚的理解什麼地方操作的不好,為什麼應該要這樣操作,而不是用一些空洞虛幻的形容詞來評論學員的飛行表現,學員也能由學理中印証與飛行操作上的關係,感覺「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教官少了些情緒反應,不太罵人,也客氣的多(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AVCR錄音的關係)教官不是像國內的教官們這麼的權威,學員在任務歸詢時也能夠勇於提出問題,認真的研討,能夠相互溝通,這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教官也不會有一大堆的瑣事或例行的業務,許多雜事也不用學員操心,在這種一上天就要見真章的課目規劃下,沒有人願意老是被修理,所以大家都也很願意花時間認真的研討,每個人飛行都能專心的投入,在飛行的學習上效果顯著。再則,如果一個單位大部分的人都這麼認真的飛行、提示、歸詢,那就沒有一個人敢不認真,打混的人一定得付出慘痛的代價的,同儕的壓力是學習最大的動力。教官也是一樣,每一個領隊在任務提示、飛行及歸詢的時候,也不打半點折扣。
在這樣的訓練環境裡,我們這批有幾個年輕的隊員,飛行進度也好快,常常得小心,和那幾個在空中不知道敬老尊賢、忘了禮貌規矩的小王八蛋們搭配飛訓時最可怕。他們輸了沒什麼,反正他們年輕、資淺、飛行經驗不足,輸了也是沒什麼大不了的。可是我們這些所謂的「資深人員」,在空中要是一不小心,被他們用「詭計」得逞了,把我們打敗了,本來是攻擊機的,結果變成防禦機,我們就得被恥笑好幾天。我又是唯一一個沒飛過F-5的飛行員,開始的幾課還是有些轉換機種的問題,再加上許多的操作還不是很能進入情況,尤其是鬆桿-滾轉(Unload roll)的操作實在不是這麼容易調整的,不是超G就是動作慢,操作比別人晚個2秒,轉彎角度就比別人慢2~30度,老是被修理,就連那幾個上尉、少校也都很期待和我一起飛空戰訓練。
「士可殺不可辱」在這麼嚴峻的挑戰下,想到以前也曾經是個悍將,這口氣怎麼能吞的下去,每天只要一有空就是在練習這幾個動作,讓肌肉習慣這樣的動作,在空中就能操作的順一點。再則我終於體會到了善用身體感官功能的操作的心得,用目視判斷飛機姿態的要領、用身體感覺飛機的G力、用左手臂的角度來操控油門的位置、用肌肉適應飛機操控的起始動作,從此漸入佳境,漸漸能有效的掌操飛機的操作。
學會了怎麼掌握飛機的操控,學會能量控制,只是對飛機操作能有較深入的體會。但是飛基本攻防可不是自己一個人飛的高興就好,還有一個對手,要怎麼對付他?還要再學著怎麼從相對的動作,判斷對手是什麼層次的。由對方飛行的姿態、飛機的相對動作研判對手的能量狀況、操作反應、飛行能力、應變能力…然後依對手的能力如何的因應。這些不是看看書或是聽聽教官提示就學的會的,也不是讓我們看一遍就可以看的懂的。這個課目必須一步步的進入,才能了解兩架飛機在基本攻防課目中的相對運動,才能慢慢的學到如何判斷相互動作的關係,包括位置高、低、遠、近,由飛行的狀態中研判對方操作能量如何?飛行員操作情況與能力?可操作的選項有多少?武器如何運用?射擊條件?如何迅速的脫離戰場?
從武器系統檢查、戰術編隊、戰術轉彎再到高G操作準備、機砲追瞄練習、飛彈發射練習…這些簡單的套招(相關內容可參閱http://en.wikipedia.org/wiki/Basic_fighter_maneuvers他畫的圖比我畫的好),然後才能進入到基本攻擊與防禦。在課目的進度上,先飛攻擊,這些都不是用講的就能學會的,兩架飛機不但要有另外一架搭配,後座還要有教官在空中實際的示範一遍,再由前座學員擔任攻擊機,實際的操作。前面幾課當然是由後座教官帶飛,另一架飛機也由教官擔任目標機,至於後座有時可以提供讓有意願的學科教官、航空醫官、中隊行政人員或是想多看一批飛行與提示的學員同乘。在台灣這種課目大概就會由兩個學員對飛,這樣可以算是兩架次,只不過學員其實只飛了半課而已。
攻擊就有5課,由基本的佔位攻擊開始,不過一般都會有幾課不及格的,大約要飛個7~8課才能通過,這個階段飛了好多額外的架次。課目的目標機設定分為限定操作、限制操作與全行程操作三種,要求目標機模擬MIG-171921,可以限制其油門動力、G力、速度與武器能力…在一開始學習時讓學員能有些許的優勢,也可以體會在空中遭遇到不同能量、性能與操作能力的敵機時如何處置。課目是由900060003000呎的課目(set up): 9000呎的課目設定攻擊即將進入飛彈最大射程、6000呎是到達有效射程、3000呎是即將進入機砲最大射程的位置。二號機後座教官(2B)雖然是帶飛的教官,但是課目操作時,仍是以長機為主課教官,這個長機權威,對全編隊飛行負責的概念非常重要,在這些小地方都可以展現出來,長機負全責的觀念,即使二號機後座教官(2B)是高階人員,除非是有安全顧慮或是違反接戰規定(Rules of engagement),也不可以任意插話或是干擾、干涉長機的。這種嚴肅的飛行紀律,在平時的訓練就能落實,在戰時也才能充份的表現出來,執行任務時要是各行其是,如何能發揮整合的力量呢?能夠這麼落實的做到,真的是令人佩服。
有一次,基地的上校副聯隊長也來中隊飛行,因為在空中做了一個動作,與長提示時指示的動作不同,空中領隊是位上尉,當時長機立即下令KIO,重新整隊再下達一次課目,再飛一次,落地歸詢時,小上尉領隊把一腳跨在椅子上,指著上校問為什麼不按提示飛行,這位上校很不好意思的直倒歉,這在台灣,這個上尉一定沒有好下場,可是在這異鄉,倒也沒事。真是了不起,能有這樣的涵養與飛行員素養。
每一個課目一開始,由長機宣達課目,並調整好隊型,再由攻擊機前座於TACAN指示1.510.5浬時,下令Fight’s on(F.O.)雙方就可以開始操作,運用能量操作、轉彎概念、角度方位關係、追擊原則、立體空間運用技巧…想盡辦法達成攻擊。
基本攻防是兩架飛機相互的運動,不能只顧著自己猛想著帶大G,就可以轉到人家後面,還是要根據相互運動的關係、不同心圓、立體空間運動特性…才能決定如何運用哪一套的課目。把這比喻成武俠小說裡的情節,先是紮馬步、分解動作,少林寺的小和尚練好了蹲馬步、直拳、羅漢拳、長拳…幾套拳之後再開始學一套一套的拳、掌、刀、槍、劍法,先要學基礎的動作,再進入套招,然後才是對打練習,最後學成了通過18銅人陣,才能出去打天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etalf16 的頭像
    metalf16

    Metal的飛行部落格

    metalf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