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話程序
從進入空軍幼校披上軍裝到官校四年級,雖然不過21歲,就已經從軍六年多了,所有的目的就是為了上飛行線做準備。以前學的只是理論、概念,進基本組還有一個月的地面教育,學習的重點在於將以往課堂上所學的理論轉換成實際的運用。真正開飛前,除了上課時間,我們可以到棚廠裡或是停機坪實際的坐進座艙,摸到飛機,研究飛機的儀表、電門,握著駕駛桿、油門蹬蹬方向舵,說真的能跟夢想這麼近,感覺很奇妙的。
在座艙內,這摸摸,那碰碰,除了要知道儀表電門的功能、位置、形狀與操作,在開飛前,還要通過蓋目測驗,教官會要我們把眼睛罩住,然後問我們一些儀表電門,要不上了天還不知道東西在那,怎麼用,那就糟了。
飛行時前後座不時的需要溝通,所以雙座機在設計時,就會有機內通話,任何時間,只要前後座講話,都能聽的到。對外的則是使用無線電通信。
飛行有許多階段需要和管制單位聯繫,為了要能有效溝通,必須使用制式的通話術語,此外,通話也有一定的程序,原則就是先報管制單位、呼叫者編號、位置、需求、時間。例如:「岡山塔台,6324(機號),四邊輪鎖,全停。」(本段通話可省略時間)塔台就知道有架機號6324的飛機,在四邊已放好起落架,準備下滑轉彎,落地後即將脫離跑道。
通話鈕就在油門手柄上,通話時,要先按下並持住通話鈕,才能發話,這個通話的動作看似簡單,但是不練習一下,也會出錯的。要是手口配合不好,管制單位聽不到通話內容;要是通話完畢還不放開,座艙內的通話就會一直的傳送,讓所有人聽到。
起落航線上最忙,通話的頻率最高,起飛進跑道要呼叫、轉三邊、衝場、衝場解散、四邊下滑都要呼叫,有時目視的長五進場也是塔台管制,要是在空中有個8架飛機在同一個機場練習起落航線,整個航線會忙的不得了。要是不乘個空檔趕快按下通話鈕,清晰、簡潔、精確的發話(CLEAR、CONCISE、CORRECT),鬧笑話事小,造成危險就不好玩了。
起落航線所有的飛行情況一直在改變,對於剛開始飛行的學員想要保持一個穩定的操作是相當相當不容易的,可是這對於官校必須要放單飛,在起飛落地的訓練上是有很大的壓力。所以在飛單飛前的訓練階段,在起落航線上總是有很多飛機在航線上。
航線上飛機多,可能有很多接近的機會,為了避免危險,每個機場也一定要規劃好航線。從什麼位置進入,最大容許量,一些重要的轉彎點,要強制報告,以便讓其他的在空機也能掌握週遭飛機的位置。這通話不只是要抓到適當的時機講話,還要能聽到別人的呼叫,更要能轉換成正確有用的資訊。
新進的學員飛行時,得花比較多的時間在操作飛機上,可是通話也是飛行程序的一個重要環節,還得學著聽到各機報告,就能夠勾畫出每一架飛機的位置,這就是尤其是要小心,在天空,飛不好、教不會、學習不用心…飛行要花納稅人這麼多錢,同一座艙又是生命共同體,不好好學,教官當然生氣,尤其是講了N次同樣的毛病依然故我,誰能忍的住,有時當然會罵人,尤其軍人不但從小就被罵大的,經過這麼長年的訓練,罵起人來可不簡單了。要是學員正好要呼叫,把通話鈕按下,那就…糗了。
有這麼一次,學員實在飛的不好,講了半天、示範了幾次,感覺一點都不受教,該呼叫的時候,每次都忘了呼叫。忘了呼叫其實是會造成危險的情況,教官氣瘋了,耐心磨光了,就開罵了。
正好,學員按下通話鈕,呼叫:”岡山塔台”
教官正好罵出:”#¡%$#&^!!!”
整段話聽起來就像在罵塔台,可憐無辜的塔台。
教官一不小心,也會被學員給賣了的。
所以我師父就說:飛行員要眼觀八面、耳聽十六方才行。真是太對了!!!